苯乙烯-異戊二烯-丁二烯橡膠(SIBR)是一種具有低滯後和高路麵附著力特性的新型輪胎胎麵橡膠,被廣泛應用於(yu) 汽車製造領域。在實際的大氣環境服役過程中,臭氧容易與(yu) SIBR分子鏈中大量的不飽和雙鍵結構發生化學反應使其性能劣化,嚴(yan) 重影響輪胎使用壽命。為(wei) 了研究SIBR在臭氧老化後的力學性能變化,青島科技大學橡膠塑料重點實驗室的Xiaolei Wang等人利用顯微鏡-紅外技術監測了臭氧老化後橡膠微觀結構的變化,並采用萬(wan) 能試驗機研究了SIBR、SSBR和NdIR在臭氧老化前後的力學性能差異性。
在臭氧老化過程中,SIBR、SSBR和Nd-IR的表麵形貌如圖所示1。Nd-IR初始階段的裂紋長度相對較長,SSBR的初始裂紋長度較短,而SIBR的初始裂紋長度在Nd-IR和SSBR的長度之間,但裂紋數量最少。在SSBR中,聚丁二烯單元中的雙鍵容易參與(yu) 臭氧老化,聚苯乙烯單元由於(yu) 苯環的共軛反應而相對穩定,因此SSBR的耐臭氧老化性能相對較強。對於(yu) Nd-IR,由於(yu) 亞(ya) 甲基對聚異戊二烯單元具有給電子效應,Nd-IR中的聚異戊二烯單元雙鍵在化學反應中更活躍,容易與(yu) 臭氧反應,Nd-IR的裂紋比SIBR的裂紋密集得多。橡膠老化過程中裂紋長度隨老化時間的演化如圖2所示。在SIBR中出現裂紋後,裂紋的擴展速度較慢,而在Nd-IR和SSBR中,裂紋的擴展速度較快。由此可見,SIBR具有較好的耐臭氧老化和抗開裂性能。
圖1橡膠臭氧老化過程中表麵形貌。(a)SIBR,(b)SSBR,(c)Nd-IR
圖2橡膠老化過程中裂紋長度隨老化時間的演變
使用顯微鏡-紅外光譜技術研究SIBR臭氧裂紋內(nei) 部微觀結構的變化,並與(yu) Nd-IR和SSBR進行比較,如圖3所示。在臭氧老化過程中,SIBR、SSBR和Nd-IR都會(hui) 產(chan) 生碳氧基團,並且裂紋處的碳氧鍵吸收峰強度高於(yu) 表麵沒有裂紋的區域。臭氧和碳碳雙鍵反應可以形成臭氧氧化產(chan) 物,在臭氧老化過程中形成碳-氧鍵基團。同時,在臭氧老化過程中,橡膠表麵出現裂紋,裂紋麵與(yu) 臭氧接觸的麵積較大,裂紋處雙鍵之間的臭氧老化反應程度更加劇烈。SIBR中形成的碳氧鍵的吸收峰比SSBR和Nd-IR的吸收峰更強。在SIBR的裂紋處存在大量的碳氧鍵,表明SIBR主要參與(yu) 的臭氧老化反應集中在裂紋處,因此SIBR的裂紋增長速度較慢,但裂紋深度更深。
圖3三種橡膠的臭氧裂解紅外光譜。(a)SIBR,(b)SSBR,(c)Nd-IR
圖4硫化橡膠在臭氧老化前後的力學性能。(a)拉伸強度,(b)模量,(c)斷裂伸長率
相關(guan) 論文以“Cracking,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changes of SIBR and related elastomers during the ozone aging process"為(wei) 題發表在《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版權所有 © 2025 电竞雷竞技下载 技術支持: Google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