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號18702200545
產品目錄
展開

你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基於(yu) 局部應變法考慮殘餘(yu) 應力的表麵硬化缺口件的兩(liang) 點疲勞強度評估

技術文章

基於局部應變法考慮殘餘應力的表麵硬化缺口件的兩點疲勞強度評估

技術文章

背景簡介

在製造齒輪、軸承或軸等高應力部件時,通常使用表麵硬化工藝來提高中低強度鋼的抗疲勞和耐磨性。因此,不均勻的材料特性(如強度和硬度梯度以及殘餘(yu) 應力)被引入部件中。因此,硬化表麵層比部件內(nei) 部的低強度芯材表現出更好的機械特性,因為(wei) 它具有更高的強度和引入的壓縮殘餘(yu) 應力,從(cong) 而延長了疲勞壽命。與(yu) 彈性變形行為(wei) 不同,兩(liang) 個(ge) 材料區域的彈塑性不同,而表層表現出更高的屈服點,因此對塑性變形的抵抗力明顯更高。然而,根據部件的幾何形狀和施加的載荷,塑性變形可能首先發生在表麵層或芯材中。由於(yu) 組件中的材料特性不均勻,因此失效可能源於(yu) 低強度芯材和高強度表麵層之間過渡區域的缺口根部或子表麵。考慮到這些影響對於(yu) 工業(ye) 用戶來說仍然是一個(ge) 挑戰,這需要成本高昂的試驗或廣泛的數值研究。在組件設計階段就考慮這種機械行為(wei) 的簡單且最好是標準化的方法將非常有益,以實現當今日益重要的生態和經濟可持續性。

成果介紹

(1)為(wei) 了確定不同表麵層硬化處理對疲勞壽命的影響,進行了試驗調查,並驗證了開發用於(yu) 調整疲勞強度評估的數值和分析方法。研究包括斷口檢查以確定失效根源以及殘餘(yu) 應力、硬度深度和表麵粗糙度的測量。為(wei) 此,使用了帶缺口的圓形狀試樣,參見圖 1,其中測試了 R = 2 mm 和 = 4 mm 的兩(liang) 個(ge) 不同缺口半徑的試樣。

圖1 缺口試樣的技術圖紙(左),由 16MnCr5 製成的表麵硬化缺口試樣示例(右)

(2)圖 2(左)將疲勞試驗結果與(yu) 表麵硬化深度為(wei) CHD1 = 0.83 mm(製造目標:0.87 mm)和 CHD2 = 1.38 mm(製造目標:1.48 mm)的表麵硬化 16MnCr5 試樣的疲勞試驗結果進行了比較,適用於(yu) 缺口半徑為(wei) R4 的試樣,載荷比 R = -1。可以看出,與(yu) CHD2 相比,CHD1 條件下的試樣表現出略高的疲勞強度和更高的耐久極限。兩(liang) 種表麵硬化深度的靜態強度相同。此外,可以看出,在 CHD1 和 CHD2 的應力幅值為(wei) 750 MPa 和 600 MPa 時,失效源由缺口根部的裂紋變為(wei) 源自部件內(nei) 部和芯材的裂紋。用感應硬化 42CrMo4 製成的試樣分析了 SHD1 = 0.33 mm(製造目標:0.4 mm)和 SHD2 ≈ 1.6 mm(目標:1.6 mm)這兩(liang) 個(ge) 硬化深度,從(cong) 圖2(右)可以看出,具有較厚表麵層的缺口試樣在整個(ge) 疲勞壽命範圍內(nei) 具有明顯更高的疲勞強度。SHD2 的應力-壽命曲線向上移動 175 MPa,因此也達到了更高的靜態強度和耐久極限。值得注意的是,對於(yu) 硬化深度,靜態強度沒有明顯的漸近方法,並且測試結果顯示出非常低的散射。在所有測試中,裂紋都是從(cong) 缺口根部開始的。

圖2 在 R = -1、缺口半徑 R4 下測試的不同表麵層深度的應力-應變曲線比較:16MnCr5 表麵硬化(左),42CrMo4 感應硬化(右)

(3)對於(yu) 表麵硬化部件,失效不僅(jin) 可能始於(yu) 缺口根部,還可能始於(yu) 從(cong) 高強度表麵層到低強度芯材的過渡區域。對於(yu) 由感應硬化 42CrMo4 製成的試樣,在所有測試中,失效都源於(yu) 試樣表麵(缺口根部)。即使在較低的應力下,也無法檢測到從(cong) 高強度表麵層材料到低強度芯材的過渡區域中的裂紋萌生。為(wei) 研究表麵硬度對疲勞壽命的影響,引入了模型“厚表麵層",用於(yu) 表麵硬化部件的疲勞強度評估。該模型引入了忽略強度、硬度和殘餘(yu) 應力梯度的假設,即所謂的兩(liang) 層模型。因此,強烈簡化的結構僅(jin) 由兩(liang) 個(ge) 均質區域組成:低強度芯材和高強度表麵層,參見圖3(左)。

圖3 軸對稱兩(liang) 層模型的二維截麵和彈性理論有限元分析的應力分布(左),用於(yu) 估計核心側(ce) 界麵點 4 和缺口根點8 處彈塑性應變的近似方法的示意圖(右)

(4)統計參數散點範圍 T 和中位數 m 用於(yu) 評估準確性。圖 4(左)顯示了 TYPE 1 的類組件試樣的測試結果,從(cong) 圖中可以看出,精度較好,在較高的負載循環失效區域,保守的一側(ce) 略有偏差。圖 4(右)顯示了根據模型“厚表層"計算的 TYPE 2 類組件試樣的疲勞試驗的 N-N 圖。從(cong) 圖中可以看出,這種類型的組件的分散性增加。在 LCF 狀態下,在缺口根部出現裂紋的測試估計更不安全,並且在104以上的負載循環估計結果較為(wei) 保守。

圖4 N-N 圖作為(wei) 計算的疲勞壽命與(yu) 相應的試驗疲勞壽命的比較。帶表麵層的組件:TYPE 1(左)和 TYPE 2(右)

聯係我們(men)

地址:天津市津南區泰康智達產業園 傳真:86-022-87081028 Email:sales@care-mc.com
24小時在線客服,為您服務!
电竞雷竞技下载
關注微信

掃一掃,關(guan) 注微信

版權所有 © 2025 电竞雷竞技下载 技術支持: GoogleSitemap

在線谘詢
QQ客服
QQ:2198388433
電話谘詢
02287081028
關注微信